停止滥用表扬

原文:Five Reasons to Stop Saying "Good Job!" (**) - Alfie Kohn

作者:Alfie Kohn

*注:这篇文章的删节版发表在 2000 年 5 月的《父母》(Parents)杂志上,标题为《沉迷于赞美》。想要更详细地了解这里讨论的问题,以及相关研究的完整引用列表,请参阅《奖励的惩罚》和《无条件的养育》。

请单击这里阅读这篇文章的西班牙语版本。

当你在操场闲逛,在学校参观,或者在孩子的生日聚会上时,肯定会反复听到这句话:「干得好!」即使是很小的婴儿也会因为拍手而受到表扬(「拍得好!」)。我们中的许多人对孩子脱口而出的夸奖几乎变成了一种口头禅。

许多书籍和文章都建议我们不要依赖打屁股和禁足(「禁止拥有娱乐时间」)去教育孩子,有时甚至会要求我们重新考虑用贴纸或食物去贿赂孩子。对这些所谓「正强化」的反对声音寥寥。

不要误解:本文在此的重点不是质疑「支持和鼓励孩子」的重要性,以及「爱他们、拥抱他们、帮助他们自我感觉良好」的必要性。但是,表扬则完全是另一回事。下面是原因。

**1. 操纵孩子。**假设你通过口头奖励来让两岁孩子吃东西而不洒出来的习惯得到强化,或者让五岁孩子清理她的艺术用品的习惯得到强化,谁从中受益?有没有可能:告诉孩子他们做得很好,与其说是为了他们的情感需求,不如说是为了我们的方便?

北爱荷华大学教育学教授 Rheta DeVries 将这称为「糖衣控制」。就像有形的奖励——或者,就此而言,惩罚——这是一种孩子做某事的行为,这种方式让他们服从我们的愿望。这样做可能在产生这种结果方面是有效的(至少在一段时间内),但这样做与孩子做某事的行为截然不同——例如,通过让孩子参与讨论「如何使课堂(或家庭)顺利运转」,或者「其他人如何受到我们所做的或未做的事情的影响」。后一种方法不仅更有礼貌,而且更有可能帮助孩子成为有思想的人。

表扬能在短期内起作用的原因是:小孩子渴望得到我们的认可。但我们有责任不为了自己的方便来滥用表扬。一句「干得好!」会让我们的生活更轻松,这就是利用孩子依赖性的一个例子。孩子们也可能会觉得自己被操纵了,即使他们不能很好地解释原因。

2. 造成孩子「对表扬上瘾」。当然,并不是所有表扬都是控制孩子的伎俩。有时候我们表扬孩子只是因为我们真的为他们所做的感到高兴。然而,即便如此,这样做也值得三思。表扬可能会促进孩子对我们的依赖,而不是建立自尊。我们越是说:「我喜欢你做 XX 的方式」或「做 XX 做得好」,孩子们就越依赖于我们的评价和决策,而不去学习以形成自己的判断。这导致他们根据「我们喜欢什么」去衡量自己的价值。

佛罗里达大学的研究员 Mary Budd Rowe 发现,受到老师大力表扬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会更犹豫,更倾向于用疑问的语气回答问题(「嗯,七个?」)。一旦成年人不同意他们的观点,他们往往就会放弃自己提出的想法。他们不太能坚持完成困难的任务,也不太能与其他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

简而言之,「干得好!」这句话并不能让孩子安心;这最终会让他们有更少的安全感。这甚至可能造成一个恶性循环,我们表扬得越多,孩子似乎就越需要表扬,所以我们就表扬得更多。可悲的是,其中一些孩子长大成人后,仍然需要别人拍拍他们的头,告诉他们所做的是否正确。这当然不是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所成为的那种人。

**3. 夺走孩子的快乐。**不谈及孩子对表扬上瘾的问题,孩子也应该为自己所达到的成就和学到的新知识感到高兴,并且想什么时候高兴就什么时候高兴。然而在每次我们说「干得好!」的时候,我们正在吩咐孩子该如何去感受。

有时候我们的评估指导是合适且必要的——尤其是对蹒跚学步的婴儿和学龄前儿童。但是,持续不断地对孩子的发展评价好坏是没有益处的。不幸的是,我们可能没有意识到「干得好!」和「干得不好!」一样是一种评价。积极的评价,其最显著的特征,不在于它是积极的,而在于它是一种评价。人们,包括孩子,都不喜欢被评价。

我珍惜我女儿尝试新事物或者精益求精的时刻。但我试着不去下意识地说:「干得好!」因为我不想夺走她的快乐。我想要她和我分享她的快乐,而不是我来决定她是否能够感到快乐。我希望她欢呼:「我做到了!」(她经常这样),而不是不确定地问我:「我做得好吗?」

**4. 丧失兴趣。**孩子可能会因为我们持续观看和表扬他「画得好!」而坚持画下去。但是,身为国家早期儿童教育权威之一的 Lilian Katz 却警告说:「一旦父母对孩子的注意力转移,许多孩子就不会再碰这些活动了。」事实上,一项令人印象深刻的科学研究表明,我们对人们做某事给予的奖励越多,他们就越容易为获得奖励而对想做的事情丧失兴趣。孩子们现在的重心没有放在画画,阅读,思考,创造上——而是得到奖励,无论是冰淇淋,贴纸,或是一句「干得好!」

多伦多大学的 Joan Grusec 的一项研究结论使人不安:那些经常因表现慷慨而受到表扬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比其他孩子稍微小气一些。每次他们听到「真大方!」或「我为你的乐于助人感到骄傲!」后,他们对分享或帮助他人就变得不那么感兴趣了。因为慷慨本身不再被视为有价值的东西,而是被视为得到成年人赞扬的手段。

表扬能激励孩子吗?当然能。表扬会激励孩子去得到表扬,而这往往牺牲了他们对自己所做事情的热衷。

** 5. 成绩下降**。相比影响孩子实际的成就,用一句「干得好!」破坏孩子的独立、快乐和兴趣还不算那么糟糕。研究人员发现,在一项需求创造力的任务中表现出色而受到表扬的孩子往往在下一项任务中表现不佳——甚至不如一开始没有受到表扬的孩子。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一:表扬给「继续保持优秀」带来了压力,进而阻碍了把任务做好。原因二:他们对自己所做事情的兴趣可能已经下降。原因三:一旦他们开始考虑如何持续获得这些表扬,他们就不太可能冒险——而冒险是创造力的先决条件。

说的更广一点,表扬别人「干得好!」其实是一种心理学上的技巧,这种技巧将人类生活简化为可以观察和评价好坏的行为。不幸的是,这忽略了隐藏在行为背后的思想、情绪和价值观。例如,一个孩子和朋友分享零食可能是为了获得表扬,也可能是为了确保朋友能有足够的食物。而对孩子分享行为的表扬忽视了另一个动机。表扬实际上助长了不好的动机,使孩子未来更有可能为了寻求表扬而做事。


一旦你开始发现表扬是什么——以及它的作用——这些来自成年人持续的小小评价声就和指甲抓黑板发出的小小声音一样讨厌,你就会开始声援孩子们,对他们的老师和家长说(用同样甜言蜜语的语气):「表扬得好!」,来让他们尝尝自己给予孩子们的甜头。

表扬别人并不是一个容易改掉的习惯。一开始,停止表扬可能看起来很奇怪,这会让你觉得你自己冷漠和不应该,但转念一想我们就能明白这表明了我们表扬更可能是因为我们想要表扬别人,而不是因为孩子想要被表扬。如果这是真的,我们就该反思一下我们在做什么了。

孩子们真正需要的是无条件的支持和无条件的爱。这不仅与表扬不同,而且和表扬正好相反。得到一句「干得好!」是有条件的,而无条件的支持和爱意味着我们跳过了表扬的循环,不再要求孩子们做让我们高兴的事情,从而真正给予他们关注、承认和认可。

你会注意到,这与一些人提出的批评有很大不同,这些人批评我们太轻易的给了孩子太多的认可。他们建议我们在表扬方面更严格,并要求孩子「自己去挣得」。但真正的问题并不是现在的孩子们期望他们所做的一切都能得到表扬,而是我们倾向于走捷径,用奖励来操纵孩子,而不是让他们明白自己所需的技能和良好的价值观,并帮助他们培养这两方面。

那么,表扬的另一种选择是什么?这要视情况而定,但无论我们决定说什么,都必须基于对孩子真正的爱,而不是对他们所做事情的爱。当有了无条件的支持时,我们没有必要再去表扬;当没有无条件的支持时,表扬也无济于事。

把「表扬积极行为」作为一种「阻止不良行为」的方式不太可能是长期有效的。即使它起作用了,我们也不能说孩子现在本就是「表现良好」的;更准确地说是因为表扬使他表现良好。另一种选择是孩子一起努力,找出表现不良的原因。重新考虑自己的要求,而不是仅仅寻找一种方法让孩子们服从。(不要通过说「干得好!」让一个四岁的孩子在漫长的班级会议或家庭晚餐期间安静地坐着,也许我们应该问问自己期望孩子这样做是否合理。)

我们还需要让孩子参与决策的过程。如果孩子正在做的一些事情打扰到了别人,就坐在她身边问她:「你认为我们能做些什么来解决这个问题?」,这可能比贿赂或威胁更有效。这样做还可以帮助孩子学习如何解决问题,并让她明白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是重要的。当然,这个过程需要时间、才能、关怀和勇气。当孩子以我们认为合适的方式做事时,简简单单甩下一句「干得好!」不需要以上任何投入,这有助于解释为什么「表扬」策略比「合作」策略更受欢迎。

当孩子们做了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情时,我们能说什么呢?有三种可能的回应:

  • **什么也别说。**有些人坚持认为,好的行为必须被「强化」,因为他们想当然的认为,好的行为是偶然发生的。如果孩子从根本上说是邪恶的,那么就必须人为的给他们一个的理由让他们变好(也就是,获得口头奖励)。但如果这种性本恶论是没有根据的——很多研究都表明确实如此——那么表扬可能就没有必要了。

  • **把你看到的说出来。**一个简单的,没有评价的语句(「你今天是自己穿的鞋」或者只是「你做到了」)告诉孩子你注意到了,也会让她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自豪。在其他情况下,更详细的描述可能更有意义。如果你的孩子画了一幅画,你可以提供反馈——而不是评判——描述关于你所看到的:「这座山很大!」「天哪,你今天用了好多紫色啊!」

如果孩子做了一些关心别人或慷慨的事情,你可以轻轻地让他注意到他的行为对别人的影响:「看看 Abigail !你给了她一些零食之后,她现在似乎很高兴。」这与表扬完全不同,这里的重点是对她分享的感受。

  • 少说,多问。 问题比描述更好。与其告诉他你对这幅画的某个地方印象深刻,不如问问他最喜欢这幅画的哪个地方。「这幅画最难画的部分是什么?」或者「你怎么画出大小合适的脚?」很可能会激发他对绘画的兴趣。说「干得好!」,正如我们之前所看到的,可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赞扬,所有的感谢,所有高兴的表达都是有害的。我们需要考虑我们说话的动机(真诚地表达热情比想要操纵孩子未来的行为要好)以及这样做的实际效果。我们的反应到底是帮助了孩子感受到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感,还是让他们不断向我们寻求认可?我们的反应是在帮助她对正在做的事情更兴奋,还是把这件事变成只为表扬而去做的事情?

这不是为了让我们背诵表扬之外的新台词,而是让我们牢记教育孩子的长期目标,并让我们注意说话的影响。坏消息是:正强化的使用效果并不是那么积极。好消息是:你现在不必再为了鼓励而去评价孩子。